星期二, 12月 05, 2006

死了兩性作家之後


日前報載一位女作家自殺身亡的新聞 , 除了令人感到惋惜之外 ,也頗耐人尋味 …
被媒體封為兩性問題的專家們 ,你我經常可以在其著作中或電視上聽他們大談男女問題的種種現象分析並同時給于解惑。其精準的兩性心理分析加上不錯的口才,往往能抓住觀眾的心理,而打心底裡認同他的說法。但對我而言,對於所謂的兩性專家這個稱號 (不管是自稱抑或是媒體給于的封號),是極為不認同的。而對於身為兩性專家當事者而言,因為這個盛名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股沉重的社會壓力。因為他們的兩性生活將因此成為大眾眼光監視的焦點,似乎只要有所處理不當,隨時會毀了自己的招牌而形成自打嘴吧的窘境。而這也是身為兩性專家們必須為自己這個盛名所背負的十字架!

但讓我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身為兩性專家,其自己的兩性問題真的如自己說的那樣,處理的那麼的理智且完美嗎?兩性作家的死,是否意味著兩性問題專家就是本身很多問題的專家呢?幾年前,一名電視星座命理專家自殺的消息,震撼了整個演藝圈,主要是大家無法相信一位長相甜美,且極受歡迎的星座命理專家,居然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走向了自殺之路,莫非這一切都是善意的謊言,主要是為了炒作自己的知名度賺錢?

也許我給兩性專家們扣上了太沉重的帽子,也給了他們太大的社會壓力,無非只是藉由近日發生的女作家之死,提醒大家來審視兩性問題專家們的說與做是否各有一套標準在,也請若干人不要濫用所謂的 ”兩性問題專家”這個稱號,免的讓自己陷入泥沼。

星期一, 12月 04, 2006

曾經猖狂的日子











由於從小來自於哥哥的薰陶,加上本身個性及興趣的關係,對文學及音樂有著狂熱的愛好。尤其自高中時代伊始更是身體力行,寫過小說、散文,並經常發表於縣際及學校的刊物上,更曾經嘗試在學校刊物上發表幾篇報導文學,實際將周遭關心的事物以當時身為學生的角度來寫出,那是當時個人自認為的一大突破。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學生會寫出那樣的文章(只因為我哥念的是新聞系)。

猶記得民國六七十年代,台灣流行鄉土文學。舉凡小說,散文,新詩,都紛紛融入了鄉土的元素,而讓文學在台灣曾經熱絡一時,代表的作家有黃春明、洪醒夫、林文義、臺靜農、王禎和等等。(不小心透露了年紀的訊息)雖然只是個學生的我,也沒缺席,在當時也發表了數篇鄉土小說,在那個應該是青春期思春的年代裡! 當然,我也曾經迷過朱天心的擊壤歌,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歲,以及鄭愁予及席慕容的新詩…。(以此證明自己也曾年輕過)

時光恁苒,那個在高中及大學時代曾經風光一時的學校國樂社笛子首席,以及號稱的文學青年,在一次家人玩物喪志的責備聲中,當場焚笛並決心封筆,決定走入現實,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 在歷經一番職場的歷練之後,我現在是一家科技企業的中階主管,雖然有了自己穩定的工作,但骨子裡還是無法忘懷自己曾經有過的猖狂歲月。

去年,我到了江南絲竹的故鄉—蘇州及杭州,企圖找尋年輕學笛時對江南絲竹的幻想與感覺,並在當地買了幾把笛子,以證明自己的不虛此行。 而關於吹笛,雖然不若當年的功力,也只能生澀的回憶幾個熟悉的音調,不過,也算是圓了自己的一樁心願吧!

十幾年前,在網際網路開始的時代,基於興趣,我靠自學在工作之餘參與了網站架設以及寫網頁的工作,歷經網路新興,而至泡沫化,以及先前的網路革命,再到今日重現的網路風潮,我都實際參與過,也曾歷歷在目。 如今有了網路部落格(Blog),讓我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但唯一不同的是,因為有了網路,我不再孤單,也不用擔心自己寫的不好被退稿,或是被人看出自己一個大男人脆弱及細膩的一面,因為它可以隱藏身份…